星空5G 导航

如何看四个经济热点问题-

2024-08-25编辑:本站
怎样看待当前经济生活中几个热点问题~

经济转型开启“提质”下半场
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缓中趋稳,新增长动力形成取得积极变化,PPI同比由负转正,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预期目标。这些亮点表明,我国经济供求失衡的态势正在缓解,经济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L形增长正在从原来的“竖”过渡到“横”,经济转型从上半场“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提质”阶段。
2017年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总体上可能呈现内需增速小幅回调、外需增长由负转正的特点,如果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17年有条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当然,2017年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流动性、部分区域经济转型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需要高度关注并妥善应对。
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能否持续稳定在中高速平台上,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四个基本方面的改善程度。一是制造业和民间投资能否逐步回稳。二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资产质量能否逐步改善。三是企业补库存意愿和PPI能否保持温和回升。四是改革能否更好落地见效。
世界经济格局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方向转变的大趋势没有变。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要稳住阵脚,把国内经济改革和发展搞好;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体系,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战略机遇。
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
2016年全面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市场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针对经济运行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切实推进、深化。
去产能方面,要突出处置“僵尸企业”和更重视采取市场、法律手段有效淘汰低效率产能。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加注重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标准,更加强调完善市场机制来淘汰低效率产能,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去库存方面,关键要坚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住房回归人民群众普遍得以享用的消费品本质属性。这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去杠杆方面,关键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以及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是容易见效的重要手段。引导企业转向创新驱动,转变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也是有效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渠道。
降成本方面,今年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但是也必须看到,减税面临政府支出规模刚性约束、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巨大的挑战,减税空间并不是太大。
补短板方面,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所谓补软短板、制度短板,主要就是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政府服务,去政府越位与补政府缺位并举。同时要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提振国货信心 提高企业创新力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失衡等。振兴实体经济,首先要重建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打通从需求到企业的中间环节。我国企业有很强的生产能力,问题关键是消费需求不能传导到国内企业的生产上,关键短板是中间的“市场”,是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不足。创造消费者“放心买”的制度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点。
其次是如何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目前我们面临后发国家低成本和发达国家再制造化的双重挤压,我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再次振兴。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顺利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尽快打造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一大批被国内外市场接受与认同的知名品牌。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
2017年,防控金融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是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国际金融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外部风险冲击不容小觑。二是由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稳增长”仍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信贷扩张,杠杆率仍有进一步上升风险。三是在清理僵尸企业和“去杠杆”实质性推进过程中,已经累积的风险有可能持续暴露。四是在“去杠杆”和“处置一批风险点”过程中,如果金融监管能力和监管协调有效性不能及时改进,对风险传导链条把握不准,处置力度、节奏和时机把握不当,也有可能诱发金融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
因此,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监测本领域风险运行态势,做好风险预案,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
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风险。既要遏制房地产泡沫膨胀,又要防止捅破泡沫,引发风险;要认真研究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的相关调控政策,特别是研究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当前房地产市场分化格局将更为凸显,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住房需求将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转变。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并以此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风险,紧紧抓住“国情”和“市场规律”这两个关键点,建立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保护企业家精神 促进民间投资
当前形势下要切实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是当前改革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影响企业家预期的有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变革等客观经济性因素,必须高度重视产权保护问题。据有关问卷及座谈调研,近几年,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产权保护。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这足以说明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这是一份很好的文件,不回避问题,切中要害,关键在于要认真贯彻执行,切实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需要有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同样要参与市场竞争,同样要依靠创新发展,同样要面对各类市场风险。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要通过制度设计有效调动国企管理者的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真正落实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既要完善追责机制,也要建立免责机制,包容商业经营和创新创业中难以避免的风险。

如果你指的是2018年,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主要是投资放缓会否拖累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如何改革;金融风险如何防范;全国扶贫攻坚战;美国税改会否影响中国吸引外资;宏观经济前景等问题。

  作者:李德水

  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2012学年度第1期总第67期

  “十二五”开局之年转眼已过半。上半年中国经济仍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世界非常羡慕。同时,我国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后,社会上存在着“硬着陆说”、“滞胀说”、“宏观调控超调说”、“房地产调控胶着说”等一系列言论。面对这些争议甚至担忧,该如何看待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呢?

  一、看通胀:形势会更趋严重吗

  在互联网上,有人编了这样一个段子以表示对物价上涨的抱怨与无奈——2010市场宣言: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不蛋定、药你死、苹什么、糖高宗、油他去。铜心协力,铝创新高,金金有味,锌锌向荣,锂直气壮,锡已为常,钨所不能,钼空一切,钛厉害了,碳为观止,钾戏真做,煤完没了,市场他爸叫锂钢!的确,物价上涨现在几乎是老百姓天天念叨的事情,从肉蛋奶到米面油,几乎所有跟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都在涨价。

  今年以来,大家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比较强烈。1至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9%、5.4%、5.3%、5.5%和6.4%。价格总水平一直在高位运行,并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物价上涨关系千家万户,特别是对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所以,国家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是完全必要的。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不具备发生恶性或者严重通货膨胀的基本条件。第一,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增长,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今年夏粮又实现了增长,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了,而且长势很好。如不再出现大的灾害,今年粮食生产很可能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是最基本的商品,对物价影响最大,在农业生产方面中央和各级政府—直高度重视,出台大量的政策,保证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供给,并在加强市场流通环节的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农产品供应充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居民消费价格稳定的基础。第二,工业品几乎没有哪一种是短缺的,工业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第三,中国经济运行是平稳的,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四个季度分别11.9%、10.3%、9.6%和9.8%,今年一、二季度分别为9.7%和9.5%,涨幅呈现平稳回落之势,说明经济并未出现过热。这种形势下怎么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呢?所以,我们对通胀问题要有一个客观的估计。

  那么,是什么造成目前居民消费价格(CPl)涨幅偏高的呢?主要原因有:

  一是输入性的。美国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先后出台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一次是从危机爆发到2010年6月为止,它发行了多少货币呢?美联储原来公布的数字是1.8万亿美元,在2010年12月1日颁布新的《金融监管法案》时,美联储不得不披露实际情况,这一数字变成了3.3万亿美元。从去年11月4日开始,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印发了600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大量地印钞票,使得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动性严重泛滥,大量的美元流向新兴经济体,谋取高额回报,中国则是首选之地。中美两国利差就有几个百分点,加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去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升值3.5%),只要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存行,什么也不干就可以大赚一笔,回报率有六七个百分点。何乐而不为?所以国际资本通过各种合法、非法的渠道流入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收购外汇,地增发了不少货币,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和人为炒作使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猛涨,我们采购大量的商品,比如说铁矿石、大豆等,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我国新增贷款总额达15.7万亿元。这为抵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流动性过剩的滞后效应,对今年物价的上涨有一定的影响。

  三是翘尾因素。2008年我国CPI上涨5.9%,2009年为-0.7%,2010年上半年价格总水平还比较低,到5月份涨幅才突破3%。2010年下半年,CPI上涨加快。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同比,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而下半年涨幅较高的累积效应,也就是翘尾因素会直接影响今年上半年的涨幅。例如,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比CPI上涨5.4%中翘尾因素就占了3.3个百分点,上半年新涨价因素只有2.1个百分点;6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CP止涨6.4%中,翘尾因素占了3.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只有2.7个百分点。这两组数字中的新涨价因素的涨幅都没有超过3%。

  再从结构上看,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同比涨幅的64.8%。在食品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9.7%,水产品上涨11.4%,蛋上涨17.7%,粮食上涨13.9%,鲜果上涨25.8%。这无疑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2%,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同

  比增长20.4%,这说明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村居民增幅达到20%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其中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21.0%,可见农民还是得到一些实惠的。当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今年6月翘尾因素达到全年的高峰,从7月份开始翘尾因素将逐月递减。如果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预计全年CPI涨幅控制在5%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议外汇:能分给老百姓—点吗

  最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较快,总额已经超过了日本、俄罗斯、香港、韩国、印度的总和,并成了拥有美国三分之一外债的第一大债权人。截至2011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将国家外汇储备一部分拿出来,给每个老百姓发1万块钱,五口之家将分到5万元,这样可以“藏富于民”。

  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1980年为-13亿美元,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6年突破10000亿美元,2010年底2847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就增加了3501亿美元。截至今年6月末已高达3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目前,全世界的国家外汇储备约9万亿美元,我国占了三分之一多。

  有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是好事,不仅可以为进口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国外商品和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还可以增强由于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化对我国;中击的抗御能力。国际上一般认为,外汇储备能够保证6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和短期债务的偿还就够了,这样算下来我们大概只需要7800亿美元。外汇储备太多了也会带来诸多的问题。—一是国家外汇储备都是央行用相应的基础货币去收购的。目前,我国外汇占款已高达24.6万亿元人民币。这些基础货币在流通中还会产生乘数效应,加大货币供应量以获取投资回报或利息,实现增值。而在国外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什么、怎么投资是十分复杂的问题。

  有的人说,既然外汇储备那么多,能否分给老百姓一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对外汇储备性质不了解。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资产,也是央行的负债。因为每一元外汇都要用相应人作支撑的。打一个不太恰当但较为形象的比方,就像在赌场里面,每个人进赌场玩游戏,直接用现金是不行的,必须先拿现金到柜台上去换相等价值的筹码,然后用筹码去玩游戏。不玩的时候如果你手上还有一大把筹码,可以到柜台换取相应的现金离去。如果是输光了就只能空手走人。所以柜台上的那些钱,并非是老板完全所有的,只有在最后收场的时候,剩下来的现金再扣除各种成本才算是老板的盈余。同样的道理,外汇到了中国,因为事关国家主权外币不能直接流通,必须换成人民币再使用。这兑换的人民币就相当于赌场里的筹码,人家赚了钱就要用人民币换成美元离场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是国家净赚的外汇资产,它的背后是和24.6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占款紧紧连在一起的。谁要用外汇就得拿人民币来换,不管你是国家的哪个部门或者个人,一概不能例外。例如,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投资公司所需的注册资本金2000亿美元,从哪儿来的呢?并不是中国人民银行无偿划拨的,而是由财政部发行债券筹集相应的人民币,交给中国人民银行换取的。所以外汇储备不可能分给大家。

  三、谈住房:该走什么路子

  《蜗居》,一部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热议。为什么虚构的故事和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观众表示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近年来,房价过高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央行公布的一份针对全国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70:6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

  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几个认识上的问题。

  第一,“住有所居”还是“居者有其屋”?党的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意即要让每个人都能有房子住,不能露宿街头,而不是“居者有其屋”,并非强调每个人都要拥有自己所有权的住房。美国1974年制定的《住宅与社区发展法案》,提出在社区多盖房子卖给低收入的人,当时美国拥有所有权住房的居民只占63.3%。从2001年以后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直至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一比率才提高到68%。美国提高这4.7个百分点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尽管美国产生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原因非常复杂,但毕竟是从次级房贷泡沫破灭引发的。我国当前人均GDP只有美国的约十四分之一,要实现“居者有其屋”、人人都要拥有所有权的住房实在是为时尚早。

  第二,解决住房问题是一条腿走路还是两条腿走路好?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有着历史性的重大意义,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相应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1998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5平方米,到现在已经达到33平方米。我国城镇居民拥有自主产权住房的比例已经高达85%,高于美国、西欧、新加坡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地产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市场化的,一种是公益性的。因为对一些中低收入群体、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以及流动性的人口,他们凭住房公积金这点钱还买不起商品房,有的也不需要固定在某一地买住房。所以,在大力推进住房市场化的同时,作为政府的行政职能,建设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公益性住房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近几年,国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就是从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出发的。今年国务院制定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计划,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房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吗?房价只能涨不能跌的这种神话在前几年的媒体宣传中误导了市场。有人讲,到2020年以前中国的房价只会涨不会降。其理由是我国居民对住房需求的潜力很大,而可用干房地产建设的土地减少是刚性的。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某种商品的价格远远高过它的实际价值就会形成泡沫,而泡沫总是会破灭的,吹得越大破灭时损失就越惨重。英国《金融时报》有篇文章指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令银行遭受重创的是一场押注于美国住宅与地产价格只涨不落的豪赌,监管机构、银行家和国会都曾自欺欺人地认为,地产价格只会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权居有其所,即使他们信用很差或毫无信用——这就是‘美国梦’的版本之一。”

  房地产市场一定要平稳健康发展,既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放任不管。导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而突破口则是次级房贷危机。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出现了房批产泡沫的破灭,直到现在日本经济始终低迷,“失去了20年”。中国绝不允许在这个问题上重蹈日本和美国的覆辙,我们绝不允许犯这样的错误。这就是大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房地产市场的利益主体很多,但都要以大局为重,绝不能只强调一己之利而不顾大局,否则,改革开放的成果,实助长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就会受到冲击。所以,国家一再强调,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

  四、估增速:是否会在2013年遭遇“硬着陆”

  从53.4%到50.9%——中国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指数,从今年3月至6月持续回落;从35.8%到17.9%——代表中国经济外需情况的出口增速,连续四个月下滑;从14.8%到13.3%——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这一月度经济走势的标志性指标,3月至5月逐月走低……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速近来有所回落。与此同时,物价指教居高不下,不但出现了中国经济“滞胀”说,甚至有人断言将出现“硬着陆”。

  4月16日,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发表文章说看空中国经济。这位以预测出美国住房市场崩盘及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而闻名的学者,访问过中国两次后得出的结论说,中国可能会在2013年以后遭遇一场硬着陆,会以一场金融危机或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6月12日,这位“末日博士”又在新加坡召开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说了同样的话。鲁比尼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今年4月和6月的这两次讲话中,他都在判断性的句子中前面用了“可能”,后面用了“以后”。在4月份《华尔街日报》报道鲁比尼讲话的消息时就有人指出,“可能”不等于“一定”,2013年以后更不等于就是2013年。鲁比尼教授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如果要避免这一命运的话,中国需要降低储蓄率,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削减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并刺激消费所占的比重。”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一些人对鲁比尼教授的讲话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借题发挥、过分炒作,从各个方面试图唱衰中国经济。国内有的媒体,也没有能够全面准确地报道鲁比尼的讲话,而是简单地表述为“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遭遇硬着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的混乱。为引人注目,采取这样省略的报道是极不严肃的,也违背了鲁比尼教授的原意。

  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把鲁比尼教授的讲话当作一个有益的忠告,也就是说,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要过度沉迷于投资拉动,要着力扩大内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消费,确保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规律来判断中国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不知有过多少次了。但历史证明,他们的预言却总是落空。我国经济发展确实经历过许多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总能渡过难关,化险为夷,不断开创新局面而胜利前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之一,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经济发展充满朝气,国家财政实力雄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步伐。

  (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一、看通胀:形势会更;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不具备发生恶性或者严重通货膨胀;第二,工业品几乎没有哪一种是短缺的,工业品产能过;第三,中国经济运行是平稳的,经济并未出现过热;造成目前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输入性的;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和2010年

  • 经济问题的经济热点
  • 答:问题一在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是否会从偏快走向过热?问题二资金流动性过剩压力进一步加大,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多个层面,其背后有哪些原因?该如何有效利用流动性?问题三1月~4月,CP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依次为2.2%...

  • 1978年到1982年前后,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问题有?
  • 答: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改革压力,对于新旧经济体制的对比,引发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还有一些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如城乡差别问题、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经济计划与市场需求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

  • 身边热点问题有哪些
  • 答:四、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 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也是身边的热点问题。公众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就业机会的创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五、科技伦理与隐私问题 科技的发展带来便利...

  •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方面各时政热点一个
  • 答: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方面,时政热点:1、政治热点,美国大选。2、经济热点,中国GDP增长速度。3、文化热点,巴西奥运会。4、军事热点,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

  • 你好,现在的宏观经济上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 答:现在主要热点是一带一路,博鳌经济论坛也将在26号开始并且讨论一带一路建设。未来2915年还有长江中下游产业带,振兴东北,自贸区。高铁,军工(大阅兵)等。低碳经济宏观经济学原理概述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以 改善地球...

  • 与经济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 答:系统性地创造发展优势,走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道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其次,要理解高质量发展对创新性的要求。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是一个社会行为方向的巨大转变,而且要有思维方式的适应性改变和引领性革新。...

  • 当今世界有哪些热点问题(详细的)
  • 答:1.就当今世界各点问题阐明了中国的看法、主张和举措,备受国际社会关注.2.亚太经合组织(APEC)新加坡会议3.中非合作论坛举行中国的承诺4.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

  • 如何理解今年全国两会相关的经济热点问题
  • 答:早在三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又“降准”,引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冷思考、热讨论。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就成为人们评论中国经济时引用最多的一个词语,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

  • 1978年到1982年前后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问题是哪几个?
  • 答:2. 科学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权衡:应该在遵循科学规律和保证发展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还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防止水土不服和资源浪费?3. 内部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的问题:应该优先发展国内市场,提高自给自足能力,还是通过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来扩大经济综合实力和对外交往能力?以上几个争议点,...

  • 最近有什么政治经济上的热点话题
  • 答:热点话题六:南方十多省遭冰冻灾害 热点话题背景:2008年1月中至2月上旬,南方十多个省区连续四次遭受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袭击,导致一百二十九人死亡,一百六十六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一点七八亿亩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四十八万五千间,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五百一十六点五亿元。大雪灾使南方数十万准备返乡的农民工滞留火车站,京...

    相关内容

    首页 新知 身健
    返回顶部

    © 星空5G w.xkyn.com